咖sir導讀:
2天前,太平洋咖啡市場部負責人告訴咖sir,他們在中國的門店數(shù)量達到458家,已經成功擠掉344家門店的Costa,坐上中國咖啡連鎖的第二把交椅。
從與星巴克勢均力敵,到淪為“老三”,一貫低調的Costa在進入中國的第9個年頭時,有點不甘心了。
來看看它在密謀些什么新動作。
在進入中國的第9個年頭,Costa決定不再“低調”下去了。
這一年,Costa中國門店總數(shù)是344家,它的競爭對手星巴克已經開到了1700多家店。
6年前,Costa僅在北京地區(qū)的開店速度就是星巴克的2.5倍,時任Costa亞洲區(qū)總裁博斯邈聲稱“到2018年開到2500家門店”的論調言猶在耳。
這迫使它開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來自英國的地道咖啡,這是我們現(xiàn)在想加以強調的東西。”2014年加入Costa擔任亞洲董事總經理的梁玉澔說。
原本,Costa和對手有相似的經歷。在經營方式上,雙方都采取直營這種穩(wěn)妥的擴張方式,也尋求和本土伙伴的長期合作關系。
進入中國市場早期,Costa和星巴克分別以英式咖啡和美式咖啡的代表品牌自居。
在一線城市,除了門店裝潢的色彩不同,Costa和星巴克都是舶來的連鎖咖啡品牌。在大眾消費者的認知中,Costa之于星巴克,有點類似百事可樂之于可口可樂,麥當勞之于肯德基。
隨著擴張和策略調整,星巴克已經不再刻意強調自己是美式咖啡,地域屬性得以弱化?,F(xiàn)在,星巴克更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
Costa的店員則一直以來都在重復遭遇一段尷尬的對白。當消費者點單時說出“來一杯抹茶拿鐵”的時候,他們總是得一遍一遍地糾正“不好意思,我們賣的是綠茶拿鐵”。
直到近一年前,Costa才悄悄把菜單上的“綠茶”改寫成了“抹茶”。
它意識到自己必須跳出來,重新對品牌特性加以更新和強化。
為了重新測試中國市場的潛力,今年2月,Costa第一次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限量飲品。
原本的銷售計劃是兩個月,但出乎意料的是幾乎兩周就全部售罄,甚至一些黃金地段的門店只花費幾天時間就賣斷了貨。這個結果加強了Costa管理層對市場的信心。
3個月后,Costa借助中英文化年的主題,在中國市場特別推出了3款限定飲品。
這3款飲品與英國文學相對應,例如從英國學院經典派對雞尾酒獲得靈感調制的康橋特調檸樂,就是為了讓消費者聯(lián)想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銷售反饋再次超出了Costa的預期。
梁玉澔給出的一個判斷是,中國市場越來越復雜了。
“當市場開始越來越成熟,許多韓國的咖啡品牌也在集中進入,我們在產品口味、服務和創(chuàng)新方面的挑戰(zhàn)越來越嚴峻。但一家零售企業(yè)必須無條件滿足它的消費者?!彼f。
Costa心意已決。
Costa正在嘗試重新定義它的品牌價值。衡量標準之一就是該產品是不是能讓消費者主動拿出手機拍照,然后分享給ta的朋友們。
今年4月,Costa推出了改良版的維多利亞海綿蛋糕——維多利亞海綿蛋糕是Costa門店中最受歡迎的甜品之一,保留了原本的英式外觀,但在口味的運用上則結合了中國消費者鐘愛的草莓和奶油。
“英倫傳統(tǒng)貴族式的裝修環(huán)境,配合產品口味的平衡,這種‘混合’是我們正在努力創(chuàng)造的賣點?!绷河駶唤忉屨f。
根據(jù)不同地域消費者喜好的差異,Costa在不同地區(qū)銷售的同款產品也有不同口味,例如給同一款三明治配不同的醬汁。
針對那些消費者持續(xù)熱衷的經典核心產品,帕尼尼和提拉米蘇等,Costa每過一段時間就更換盛裝糕點的杯子,換換形狀。
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賣出更多的咖啡——不是甜點,也不是零食。相反,星巴克則售賣能夠賣出去的一切,不論它是一只星巴克小熊,一只“裝滿心機”的圣誕紅色杯子,還是一張會員卡。
作為全球炙手可熱的“生活方式”公司,星巴克最擅長做的事就是輸出一種它所倡導的“生活理念”,有時候,甚至只是一個好聽的名詞。
一名老顧客走進他所熟悉的星巴克,剛準備開口點一杯拿鐵,店員迅速掐準機會問道,“您要不要試試我們的最新產品馥芮白?”他抬頭看向店員身后的黑板,3個中文字下面,是一行對馥芮白的解釋說明。
他開始猶豫,要不要試一杯呢?此時店員再次把握時機向他連續(xù)拋出幾個問題:要不要搭配最新的圣誕芝士蛋糕;如果升杯型的話,兩個一起買可以打折;有沒有星享卡可以積分。
如果他說沒有或沒帶,對方還不忘提醒他現(xiàn)在有新的會員卡可以購買,或者下載星巴克的App。
沒有比星巴克更懂得如何套牢消費者的咖啡店品牌了。它的競爭對手都想成為它,Costa也不例外。
在星巴克推出馥芮白后不久,Costa就給同一個咖啡產品換了名字“醇藝白”,加到了新的菜單上。根據(jù)梁玉澔的說法,接下來Costa也將密集推出會員獎勵計劃,以及杯子類的衍生產品。
“與其他品牌聯(lián)合推出食品和飲料也是至關重要的策略,當前的咖啡市場要求咖啡店尋求多變。如果能夠提供自己沖調咖啡或舉辦免費講座等相關的體驗活動,則會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增強黏性。”英國市場調查公司英敏特研究分析師Esther Lau指出。
即便想追趕對手,Costa也不認為有必要做出太多妥協(xié)。
長期以來,消費者對于Costa的一大詬病就是等待時間過長。但Costa始終堅持半自動半手工的咖啡制作方式——這是它與星巴克形成差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提供高質量的現(xiàn)磨咖啡和定期更新菜單已成為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兩條標準要求。”Esther Lau說。
用半手工的方式調制咖啡意味著,咖啡最終口感的好壞取決于每家門店咖啡師的手藝。倘若一名消費者對咖啡有所研究,他很可能在不同門店喝到同款咖啡的不同口味。
與星巴克標準化的自動咖啡制作過程不同,Costa必須使用大量人力確保各大門店的咖啡調制和口味把控是穩(wěn)定和到位的。
Costa內部有一個神秘的獨立部門,負責全年無休地前往全球各個門店監(jiān)測咖啡制作水準。
每一天,他們都像米其林品鑒師那樣“喬裝打扮”,像普通消費者那樣若無其事地走進一家門店。
店員往往認不出他們來。他們點上一杯咖啡,在一旁默默觀察和檢測咖啡師的調制技藝,對他如何研磨咖啡豆、沖泡的手法、加了多少牛奶、最終的外觀和口感等各個方面評分,再向公司反饋。
有時,他們也會表露身份,直接指導。這些品鑒師往往是擁有更豐富經驗的咖啡師,或對咖啡有深入研究的人員。
“我們從不提前通知店鋪,而全年不間斷地突擊檢查,因為不是機械化的程序,所以這種監(jiān)測是一切工作的意義所在?!绷河駶徽f。
這意味著Costa賣出一杯咖啡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要比它的對手更多。
盡管Costa中國官方宣稱,到2020年,中國的門店總數(shù)要增長至900家左右,但如果Costa繼續(xù)保持這種獨特性,勢必會成為這家連鎖企業(yè)加速擴張過程中的阻礙。
如今,新的Costa概念店被加入大量英國經典咖啡館的細節(jié)元素。
你會發(fā)現(xiàn)在南京東路的新概念店里,桌與桌之間的拼接是以至少4人為組合的,6人或8人座位也是較為普遍的臺面設置。
根據(jù)分析師Esther Lau的說法,小型講座、臨時會議、培訓等社區(qū)性活動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咖啡店應該順應這樣的潮流,做出改變。不過,弊端則是翻臺率下降。
相比于星巴克,Costa缺乏一排單人座位。
“星巴克和Costa都需要在消費者心中形成明確的差異化印象。在我們的分析中星巴克是快速休閑型導向,而Costa則是商務型導向的咖啡店?!盓sther Lau說。
Costa瞄準的目標消費者變了。星巴克主要籠絡的是年輕人,可能是學生或35歲以下的公司人。過去,Costa將自己的目標客群定位成比星巴克年長一些的消費者,更多的,是喜歡舒適安靜的男性客人。
現(xiàn)在,這個范圍擴大到對咖啡有更高需求的人,而不是咖啡入門者或初學者。年齡和性別這些因素則被徹底排除在外。Costa對自己經營的業(yè)務更加明確了。
作為一家消費者導向型公司,擁有不同年齡、興趣愛好和朋友圈的員工至關重要。每一個新品研發(fā),都是由不同部門的員工組成一個團隊合作完成。
梁玉澔發(fā)現(xiàn)過去Costa在市場營銷方面太過低調了,除了廣告營銷頻率過低以外,吸引消費者的店內活動也過少。至少與它的競爭對手星巴克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我得主動一點,不能再那么害羞了?!绷河駶徽f道。
來源 | 第一財經周刊 作者 | 郭蘇妍編輯 | 咖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