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咖啡難,做精品咖啡更難。在客群不足的二線城市做精品咖啡......有沒有種荒野求生的感覺?
有業(yè)界人士調侃:整個咖啡業(yè)似乎走進一個怪圈,用開一家麻辣燙店所需要成本的50倍開一家咖啡廳,最后的收益很可能就只有一家麻辣燙店的1/50。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二線城市的精品咖啡館“荒野求生”的故事。
— 1 —尷尬:不賺錢的“NO.1”
鄭州,未來路旁一條寬不足三米的小巷里,咖啡阿琳娜在一個大花園的對面。
這家立志做中原No.1的精品咖啡館,成立于2013年,260㎡的面積。一進門,就聞到空氣里彌漫的各種咖啡豆混合水汽碰撞出來的香氣。
環(huán)境特安逸、咖啡師小哥笑得特溫柔,一切都很好,但是——
不,賺,錢。
當顧客在阿琳娜喝咖啡、刷微信、聊心事、享受甜美的小時光,阿琳娜的兩個創(chuàng)始人任彧和葉志勇卻為了“如何不關門”操碎了心。
兩位創(chuàng)始人稱,阿琳娜初期投入了70萬左右,后期設備、家具更新采購等追加投入150萬,在當?shù)氐莫毩⒖Х瑞^里,這個數(shù)字不小了。
但是正如馮唐所說:你的手沖咖啡比星巴克的咖啡好喝無數(shù)倍,你做的糕點比星巴克的糕點好吃無數(shù)倍,你設計施工的室內裝修秒殺星巴克,這些并不意味著你開個咖啡店就一定能戰(zhàn)勝星巴克。
任彧和葉志勇總結了獨立咖啡館運營的難處——二線城市開一家精品咖啡館,幾乎意味著三大難:萬事開頭難,然后中間難,結尾難。
1、消費大環(huán)境。
在當?shù)?,咖啡不是剛需,市場份額小,真正為了一杯好咖啡去咖啡館的占不到十分之一,甚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一杯好咖啡的標準是什么。
2、集客成本高。
獨立咖啡館一般不在商圈內,人流小,酒香也怕巷子深,何況咖啡。
3、盈利模式難實現(xiàn)。
賣咖啡難盈利,賣環(huán)境不足以支撐運營,賣文藝情懷同質化嚴重。沒有現(xiàn)金流就很難去提升知名度、引進更好的人才。
— 2 —反思:精品咖啡不能放棄規(guī)模和流量
任彧和葉志勇逐漸明白:精品咖啡要想流行,在保證精品品質的同時,要做出規(guī)模,一定要有人流量,消費便利。
找到痛點后,他們開始了一個叫做“Beanbox Coffee”的“小而美”的轉型計劃——
1、Beanbox Coffee作為阿琳娜孵化出的新品牌,精品咖啡的品質不變;
2、在選址上,選擇流量大的商圈;
3、在店鋪面積上進行縮減;在裝修上采用更明快的節(jié)奏,桌椅都以簡約為主;
4、在售賣模式上學習星巴克、主張外帶;
5、在餐具上不再使用陶瓷杯等,改用紙杯,節(jié)省人力成本。
今年5月份,Beanbox Coffee與當?shù)匾患椅幕禺a(chǎn)項目聯(lián)姻,把店開到了地產(chǎn)項目的展示中心。
與地產(chǎn)相關項目“聯(lián)姻”,對“小而美”的精品咖啡館來說,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7天連鎖酒店所屬集團的mora coffee,就打出“插件式咖啡館”概念,采用預制式模塊化咖啡操作柜臺,6-8平米的面積、3-5天的現(xiàn)場組裝即可運營。
以插件的方式,靈活輕便地嵌入各種物業(yè)閑置空間,與Beanbox Coffee這次的輕量化嘗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方面,咖啡館這個凸顯檔次和品質的場所,能給項目本身增加溢價,在“生態(tài)化布局”的方向下,這種跨界合作有較大的需求空間;
另一方面,依托于展示中心的先天客流,嵌入式咖啡館又得以吸引大批顧客,低成本擴大品牌影響力。
只是,如何在這種商業(yè)化運作的同時保證精品咖啡的內核,是阿琳娜尚需面對的考驗。
— 3 —轉型:放下身段賺“外快”
加不加餐,是獨立咖啡館在情懷與現(xiàn)實之間糾結的“世紀難題”,阿琳娜不但加了,還又往前走了一步。
2016年8月,阿琳娜上了美團外賣和餓了么,主推他們新創(chuàng)的定食外賣品牌:貝勒爺扣碗。
他們在美團詳情頁寫到——“咖啡館難做,我們和自己較勁了三年,直面咖啡的小眾人群。三年,除了與自己較勁的偏執(zhí),我們更明白敬畏市場的道理?!?br />懶人經(jīng)濟驅動下,“吃飯靠外賣”逐漸成為一種消費習慣。阿琳娜這份用精品咖啡態(tài)度做出來的盒飯,得到了市場很不錯的回報。
據(jù)兩位創(chuàng)始人介紹,現(xiàn)在外賣每天單量破百,日營業(yè)額千元以上,基本能夠維持住咖啡館的運營。
他們沒有忘掉咖啡情懷。包裝餐具的信封,用厚度達到300g的特種精品紙制作,并且藏有一份“小心思”。
“我們會把阿琳娜的介紹、優(yōu)惠券以及精品咖啡知識等隨餐放進這個信封,外賣訂餐普遍是附近的寫字樓和居民,我們正是通過這個不花錢還能掙錢的方式去一點點做推廣?!?br />
另一方面,出售烘焙過的咖啡豆也是阿琳娜的盈利點。
這里要提一下世界冠軍咖啡師SASA在全球的咖啡原產(chǎn)地計劃——
為了推動整個精品咖啡行業(yè)的發(fā)展,他在巴拿馬、巴西、埃塞俄比亞等世界各地找到尋精品咖啡莊園,幫助咖啡農(nóng)改善土壤、種植、管理、采摘、加工的細節(jié),達到他想要的品質后再以高價收購。
科學的種植管理采摘加工,從原產(chǎn)地保證了咖啡生豆品質,使這些咖啡豆在杯測中保證在83分以上。
目前阿琳娜已經(jīng)成為“原產(chǎn)地計劃”在國內的合作伙伴之一。
品質優(yōu)良的生豆,加上葉志勇這位有著歐洲精品咖啡協(xié)會認證的高級咖啡師、高級咖啡烘焙師加持,銷售效果還不錯。
阿琳娜未賺的盆滿缽滿,它的未來到底會怎樣似乎也很難說。但是對于整個精品咖啡的市場來說,他們的探索值得關注。
精品咖啡市場普及之路,道阻且長。其實不止是二線城市,整個咖啡市場都處在“荒野求生”的狀態(tài)。先生存、再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END●作者:姬國君 | 統(tǒng)籌:咖sir本文為咖門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載商務合作、內容轉載加微信:yanta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