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文章來源:前街咖啡作者:新鮮烘焙好咖啡的
導讀對于水洗、日曬處理的咖啡豆,前街也科普過很多它們的特征區(qū)別,沒弄懂的小伙伴可以轉(zhuǎn)到這里【傳送門】!而對于蜜處理的咖啡豆,一直有小伙伴好奇究竟是怎么樣的,風味如何的。今日前街就來給大家說說蜜處理是怎么一回事!
因地制宜的抉擇目前我們所接觸最多的蜜處理咖啡豆就是哥斯達黎加了,而哥斯達黎加也正是蜜處理咖啡制法的發(fā)源地,當然,蜜處理一開始也不是為了得到更好的風味而使用的。這就要說到哥斯達黎加的地理環(huán)境了。哥斯達黎加種植咖啡豆地區(qū)都集中在塔拉曼卡山脈,那里海拔1200-1650米,那么雖然降水豐富,但由于在高山,無法蓄水,也難以支撐耗水量大的水洗處理,也不像非洲那樣有長時間的光照,日曬處理也風險大。于是便借鑒了巴西的半日曬處理法。
半日曬處理也叫去皮日曬法,簡單的概括就是把咖啡的果皮剝除,用水沖1小時,再平鋪進行日曬干燥,這樣是為了解決巴西日曬豆在曬場上容易引發(fā)過度發(fā)酵而出現(xiàn)雜味的問題。而像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危地馬拉等一眾中美洲咖啡產(chǎn)國,看到這樣的處理方式即不耗水,也能縮短光照的時長,于是紛紛效仿,改良至適合本國國情的處理方法,這這些中美洲國家就把這樣的做法稱為蜜處理。
為什么稱為蜜處理呢?這里前街要特別說明一下,蜜處理并不是使用蜂蜜浸泡咖啡豆發(fā)酵處理的。之所以被稱為「蜜處理」,是因為在去掉果皮與果肉的過程中,部分果肉與果膠粘在咖啡豆上,這里粘稠的果膠猶如蜂蜜般的狀態(tài),所以就稱為「蜜處理」。改良后的蜜處理制法,是先剝離咖啡果皮與部分果膠,因此使用了果皮去除機的精度更高,精準控制果膠的厚薄,然后滴水不沾直接平鋪在高曬架干燥。而后來的蜜處理也細分出黑蜜、紅蜜、黃蜜、白蜜四種處理方式。這些不同顏色的蜜處理實質(zhì)上的區(qū)別是保留果膠的多寡,例如只保留80%的果膠,干燥后的帶殼咖啡豆呈現(xiàn)紅褐色,所以稱為紅蜜處理,而果膠層至保留50%,因為厚度較薄,干燥后的帶殼咖啡豆呈現(xiàn)黃褐色,故稱為黃蜜處理。
紅蜜處理
黃蜜處理「黑蜜處理」幾乎不去除果膠,因此干燥用時最久,需要持續(xù)14天以上,過程中為避免干燥太快,會用遮蓋物擋住太強烈的陽光,以讓糖分轉(zhuǎn)換更充分?!讣t蜜處理」保留80%果膠(各莊園具體做法有差異),日曬持續(xù)12天左右,過程中也可能用到遮光棚。「黃蜜處理」保留40-60%果膠,接受最多光照干燥,持續(xù)8天左右 ?!赴酌厶幚怼贡A?0-60%果膠,干燥時平鋪在曬床上更薄,干燥時間更短。保留的果膠越多,參與發(fā)酵的物質(zhì)就會越多,甜感就會越高。如何分辨蜜處理咖啡豆?從生豆外觀上看,保留果膠越多,咖啡生豆的顏色就會偏向淡黃色,而保留的果膠越少,咖啡生豆的顏色就會偏綠色。這一點與日曬水洗的外觀頗為相似,顏色程度在這兩者之間。
而咖啡熟豆的特征則更偏向與日曬處理的咖啡豆,硬皮脫落徹底,無白色中線,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在咖啡豆的中線處一般會有較深的顏色,這是因為果膠(糖)殘留在這些縫隙里,經(jīng)過烘焙后焦糖化了。
在品嘗蜜處理的咖啡豆時,一般表現(xiàn)會比較柔和,水果香甜的氣息濃重。例如前街的一款薩爾瓦多黑蜜處理的卡杜拉,在杯測中表現(xiàn)為,柔和而甜蜜的黑莓,葡萄,蜂蜜,口感柔順均衡。
而前街另一款來自哥斯達黎加的紅蜜處理的維拉薩奇通過杯測表現(xiàn)為柑橘、蜂蜜、荔枝、百香果等甜感高的水果風味??偟膩碚f,經(jīng)過蜜處理的咖啡讓人有一種非常舒服、柔和的感覺,黑蜜處理因為保留全部果膠,在發(fā)酵的過程中會增加甜感,偏向與甜度高,果汁感飽滿的熱帶水果,而像紅蜜、黃蜜、白蜜因為去掉部分果膠,所以酸感會明顯一些,偏向柑橘類水果。- END-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網(wǎng)站部分內(nèi)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quán)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wǎng)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wǎng)”整理編輯,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quán)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