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寬、好停車,居民白領都很多!”
幾個月前,探店不下200家的“骨灰級”咖啡玩家王鑫,在老家三線城市找了一個熱門鋪位,準備好好干一場。
然而真正把店開起來,他才發(fā)現(xiàn)三四線開店的“殘酷真相”:
高租金不一定是好位置,賣一杯只賺2塊,外賣也給他上了生動一課……
“骨灰級玩家”開店,一杯只賺2塊?
開店這件事,王鑫絕對是個“理性玩家”。
他是骨灰級咖啡愛好者,探了不下200家咖啡館,分析過很多成功案例,也看過不少朋友踩過的坑,把關于咖啡館的一切都研究了一遍。
今年年初,王鑫覺得自己是時候回到老家三線城市,開家咖啡館了。
圖片為示意
說干就干。他與一個咖啡師合伙,在主城區(qū)選了一個“道路寬、好停車,居民白領都很多”的鋪位,親自盯裝修,把店開了起來。
我看了他的菜單,一出手就很“上道”:產品定價25元左右,有基礎款美式、拿鐵,也有今年流行的燕麥、生椰產品,還有無咖啡的可可、抹茶牛奶,創(chuàng)意特調也有1~2款。
然而開店后,生意卻沒想象中那么好——
看線下:看似客流多、覆蓋人群廣,但進店的并不多;看線上:外賣各種活動沒少參加,但有時賣出一杯美式,賺到手只有2塊錢。
總之,勉強做到收支平衡,和理想中的生意相差不小。
就在半年前,同樣的故事也發(fā)生在“資深玩家”小Q身上。
在北京當了4年咖啡師的小Q,決定回河北老家開家咖啡館,定位社區(qū)店,同樣做好了“萬全準備”,結果不到1年就關了門,失望退場。
同樣回到三線城市開店,同樣有著豐富的咖啡經驗,為什么就是不夠賺錢?
結合他們的經歷,我發(fā)現(xiàn),在咖啡消費尚在培育期的三四線城市,開咖啡館的邏輯和想象中不一樣——
選址決定一切,但規(guī)則已經變了
開店有句話:選址定生死,選址定一切。
但在三四線城市,選址的底層邏輯和認知中完全不同。
以王鑫的門店為例,這家店開在小城市的主城區(qū),月租3800,在當?shù)厮闶歉咦饨?,位置就像他說的,道路很寬、方便停車,周圍同時又有居民樓、學校、辦公樓等等。
圖片為示意
這聽上去,很符合一二線城市的選址標準:
- 交通便利:方便前來打卡的人停車;
- 人群覆蓋面廣:白領、社區(qū)居民、學生都有,都是咖啡的主流客群。
然而實際開了店,他才發(fā)現(xiàn)三四線有自己的現(xiàn)實:
一方面,主城區(qū)上班族和居民的年齡構成都偏大,沒有飲用咖啡的習慣。
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咖啡的飲用習慣還未完全被培養(yǎng),根本不能拿一二線線城市白領上班族對咖啡的消耗量來類比。
三四線城市開咖啡館,人群需要更加細分。開社區(qū)店,也許新社區(qū)、年輕人多的地方更好做;做辦公室咖啡,也要優(yōu)先選擇年輕人聚集的產業(yè)園區(qū)、藝術園區(qū),而不是普通寫字樓。
圖片為示意
影響三四線城市選址的另一個規(guī)則是外賣。
在一二線線市,城區(qū)和城區(qū)之間,距離不下10公里,選城區(qū)就是選客群。
但在三四線城市,城區(qū)面積小,城東城西,一抬腳就到了。有些核心商圈,咖啡用戶密度不見得有多高,但是租金可是實打實地高。
選址這件事,終究要考慮投入,畢竟省下來的錢才是能放在你口袋里的。
外賣,正在重塑三四線的咖啡館
自從開了店,王鑫才知道外賣影響有多大。
他每天都會對著外賣訂單思考人生:為什么服務費和配送費那么高?為什么這個活動商家要承擔當么多?……
“開了店才知道,賣一杯美式可能到手金額(商家實際收入)才2塊,有時候甚至是負數(shù)?!?br />現(xiàn)在三四線城市的咖啡館,幾乎家家都上了外賣,而且越來越內卷,都在設置引流款和爆款來沖銷量。除了算好平臺賬,有時還要和同城競對打價格戰(zhàn)。
這些都在犧牲一杯咖啡的利潤,讓咖啡館賺錢變得更難了。
與此同時,外賣平臺也在改變三四線市場的咖啡消費習慣。
就像前幾年一二線城市所經歷的一樣,大額優(yōu)惠券吸引下單,而小城市的年輕人,有更多時間去找優(yōu)惠、薅羊毛。
這樣的優(yōu)惠,王鑫自己都覺得很香。前不久,他發(fā)給我一個點餐的外賣單:1杯美式+可頌的套餐,用戶在線支付的價格只有11.9元。
而二線城市想點個類似的套餐,至少要25元左右,足足貴了1倍。
這樣的消費新生態(tài),也在重塑三四線城市的咖啡館。
一方面,他們要和市場步調一致,培育咖啡日常消費人群,很多愛好者都是從一杯便宜的咖啡入坑,逐漸成為忠實用戶;
另一方面,倒逼咖啡館控制成本、打磨開店基本功,王鑫告訴我,有時候他家的咖啡比隔壁貴2塊,都會直接勸退消費者。
開店不難,但實現(xiàn)自由更難了
如今看來,在三四線城市開一家小咖啡館,似乎沒那么難:資金投入可控,有市場空間,也有可參考的行業(yè)樣本。
但開店容易,招工卻變難了。
最近看王鑫的動態(tài),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招人。他門店的營業(yè)時間是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10點半,一個人看店根本吃不消。他所在的三線城市,成熟的咖啡師非常難招,甚至連學徒都不好招。
好在有一個咖啡師合伙人,加上王鑫自己(他自詡算作0.5個咖啡師),店里相當1.5個咖啡師支撐14個小時的營業(yè)時長,每個月按營業(yè)額發(fā)工資。(我突然覺得上班也挺好的)
這,說好的實現(xiàn)自由呢?
之前,王鑫想象開店后時間更自由,但實際開了店,就完完全全被店“鎖死了”。
圖片為示意
當初小Q的店,不是沒人可招,而是想招不敢招,“現(xiàn)實不允許啊”。
開店之后,原材料、房租水電、平臺傭金……只要開門,固定支出就不少。多一個人,老板就有可能吃不飽。
所以說,雖然每個城市都有賺錢的咖啡館,但真的自己去開店,就要做好“時間都花掉了,但也賺不了幾個錢”的思想準備。
經歷了一番磨難,王鑫的店一天比一天好。
而我身邊,越來越多人都想回老家開個咖啡館。不僅開店成本低,而且老家的很多朋友也都開始喝咖啡了。
但是,究竟成本有多低,開店成本有沒有算上個人時間成本?老家喝咖啡的人到底有多少、分別在哪?這些都需要在開店前做好調研。
祝福所有開咖啡館的朋友,畢竟開店,在哪都不容易。
統(tǒng)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文章為咖門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21新飲力新茶飲大賽鄭州站觀賽通道已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爆款水果茶創(chuàng)造營:
飲力學院VIP:
- 人群覆蓋面廣:白領、社區(qū)居民、學生都有,都是咖啡的主流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