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地點:
星巴克(東甌智庫店、溫州人才大廈店、溫州時代店)
實驗工具:
帶有刻度的樂扣杯一只(總容量690ml,為了方便觀察,特別用馬克筆將原有的刻度進行了描黑處理)
實驗抽樣:
星巴克現(xiàn)有三種杯型(中、大、超大)的熱拿鐵咖啡各一杯
近日,一條關于星巴克中杯咖啡的段子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內容來自一知名博主的發(fā)帖“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么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博主稱自己是星巴克的忠實顧客,喝了6年的星巴克咖啡,每次買中杯咖啡,都被推銷大杯。
這條消息引起了不少消費者關注,不少消費者表示,在星巴克購買咖啡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究竟這中杯與大杯有著怎樣的區(qū)別?消費者買多大杯型的咖啡最為劃算?這次本報記者把《新聞實驗室》“搬”進星巴克門店。
比一比
在三家星巴克門店內,記者都看到了放在店內收銀臺前面的一個紙牌,上面標注有“中杯是355ml、大杯是473ml,超大杯592ml”。記者在這三家店分別都購買了中、大、超大杯三種杯型的熱拿鐵咖啡,價格分別是28元、31元和34元。
按照標注的數(shù)量和價格,記者計算出這三種杯型熱拿鐵咖啡每毫升的單價,中杯為0.079元/ml、大杯為0.065元/ml、超大杯為0.057元/ml。從每毫升單價看,杯型越大,價格越便宜。
為了測試記者所購買的咖啡是否達到標注數(shù)量,記者將這些咖啡按所購店分批倒入帶有刻度的樂扣杯進行測量(實驗過程中,盡可能倒盡杯中奶泡)。結果顯示,每種杯型里的實際咖啡量與官方標注的數(shù)量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其中,相差最大的一杯,比官方標注數(shù)量少了45ml。
第一站:星巴克(東甌智庫店)
中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310ml,比官標數(shù)量少45ml;若不計奶泡層,為260ml。
大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450ml,比官標數(shù)量少23ml;若不計奶泡層,為440ml。
超大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550ml,比官標數(shù)量少42ml;若不計奶泡層,為500ml。
第二站:星巴克(溫州人才大廈店)
中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390ml左右,超過官標數(shù)量35ml;若不計奶泡層,為350ml,與官標僅差5ml。
大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450ml左右,比官標數(shù)量少23ml;若不計奶泡層,為400ml。
超大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590ml,僅比官標數(shù)量少2ml;若不計奶泡層,為550ml。
第三站:星巴克(溫州時代店)
中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350ml,比官標數(shù)量少5ml;若不計奶泡層,為260ml。
大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450ml,比官標數(shù)量少23ml;若不計奶泡層,為400ml。
超大杯:包含奶泡層厚度為580ml,比官標數(shù)量少12ml;若不計奶泡層,為520ml。
問一問
總體看來,這些杯型的咖啡大多都不足量。為什么實際銷售出去的咖啡會量不足?記者詢問了其中一家門店的店員,店員表示,他們每次制作咖啡,都會留出距離杯口6毫米的空隙,比如中杯會在349ml左右。如果倒得太滿,顧客開始飲用時,咖啡可能會溢出導致顧客燙傷。但如果顧客一定要求達到官標數(shù)量,他們可以倒?jié)M。
店員還表示,按照操作標準,他們制作咖啡會使用帶有刻度線的工具,制作完成后直接倒入空杯。
實驗結果顯示,大杯的量明顯要多于中杯,而超大杯的量也明顯要多于大杯,都達到了100多毫升。在實際消費過程中,不少消費者在店員的建議下會選擇購買大杯。他們說,一是價格相差不大,二是量多,就無所謂了。也有消費者表示不同意見,有時候確實買了大杯有喝不完的情況,造成了浪費。選購哪種杯型,還是由消費者自己選擇比較好。
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國際咖啡品牌網(wǎng))”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